教学改革
当前栏目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单元操作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起着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由于其具有工程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应用型高校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们搜集课程思政素材、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考核方式,初步实现了化工原理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
1. 挖掘思政元素,建设思政案例库
积极挖掘化工原理课程的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案例库内容分为我国化工行业成就、单元操作发展史、学科前沿、科学家故事以及学生优秀作品。我国化工行业的成就主要是化工行业发展史和化工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变化情况。单元操作的发展史主要是我国古人在日常生活及农业、手工业、水利工程中利用典型单元操作的例子,如:唐朝的“自雨亭”、战国时都江堰水利工程、元代葡萄烧酒制作等;同时也整理了我国古代流体输送设备、换热器及蒸馏装置,如水车、故宫的“火墙”、“火道”,蒸馏器发展史等。学科前沿则收集了最新单元操作设备以及与单元操作相关的专利及文献资料,同时也收集与化工单元操作相关的社会热点或行业热点问题,如:安全环保问题、航天飞行器(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等)的换热系统等。科学家故事则收集与化工原理课程相关的科学家如:伯努利、傅里叶、牛顿以及顾毓珍等的故事。学生的优秀作品则收集了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以及山东省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的获奖作品。
2. 更新教学方法,落实立德树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利用超星泛雅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线上平台上传根据学生特点录制的知识点视频以及南京工业大学居沈贵教授视频,并发布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完成线上基础知识学习,并为线下课堂做好准备。线下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核心知识,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线下课堂中,主要采用BOPPPS教学模式(Bridge-in引入、Objective教学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以生产实际项目(如:流体输送设备及管道选择、换热过程中换热器选型及冷热流体的选择、精馏塔理论塔板求算等)、工程案例(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或课程思政案例库中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从学生作业情况及问卷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较好掌握所学知识,而且锻炼了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多角度看问题能力。不少学生反映:化工原理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如:量纲分析法、试差法的应用等,让他们理清了处理工程问题的思路,培养了抗挫折能力;单元操作的发展史,让他们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我国化学工业的成就、工程案例以及学科前沿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了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安全环保的例子则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科学家的故事让其意识到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3.改革考核方式,重视养成教育
传统课程考核注重终结性考核,平时成绩占比较少。我们改变课程成绩组成,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在化工原理理论教学过程中,课程成绩由50%的平时成绩和50%期末考试成绩组成。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占比,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积累。聚焦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培养目标。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三种基本评价方式,落实过程、增值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线上与线下评价相结合,标准答案和非标准答案评价相结合的三结合评价理念。平时成绩包括任务点、阅读、讨论、课堂互动、作业、单元测试和小组任务。小组任务成绩由小组间互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成绩组成,以此评估其在小组中的贡献以及各组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教学中,我们除在教学过程中规范学生操作,更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验报告、预习报告、课堂表现以及考勤纳入平时成绩,并开展实验操作考试,综合考查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规范操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习惯。
总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将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发挥了该课程的双重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撰稿人:宗建平
审核人:高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