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教师数字素养已然成为核心议题
■在一些国家,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被视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牛鼻子”、“攻坚战”,其迫切性日益凸显
在人工智能深入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越来越成为驱动教育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数字素养也被视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将教师数字素养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4年发布的《国际基础教育创新趋势报告2024》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八大创新趋势之一。纵观全球,数字素养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能力,更关乎人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社会情感能力。
教师数字
素养的内涵
数字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保罗·吉尔斯特于1997年在其著作《数字素养》中提出,指以不同形式来了解和使用广泛电脑资源的能力。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关于数字素养的模型和框架有100多种。当下,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数字素养并没有一致的定义。整体而言,教师数字素养指教师在工作、学习、娱乐和社会活动中使用各种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框架来描述教师数字素养的构成维度,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学习框架2030”提出的维度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教师数字素养包括技术、认知、社会和情感维度。目前,对教师数字素养的认识多停留在静态描述层面,归纳演绎并罗列其核心要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发现,过去对于教师数字素养的定义比较狭窄,缺乏实践针对性、情境敏感性和领域开放性,因此未能及时反映数字时代涌现的新趋势、新挑战,倡导用教师数字胜任力来代替之前的概念。教师数字胜任力除了关注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功能性技巧外,还关注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能否批判性地评价数字技术的角色及其社会影响。同时,教师数字胜任力还包括技术创新、专业发展的性格和态度等因素,更加具有开放性、发展性、情境性、高阶性和整合性等特征。
国际三大教师数字素养框架
当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简称ICT CFT)、欧盟发布的“欧洲教育工作者数字胜任力框架”(European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s,简称DigCompEdu)和美国发布的“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标准”(ISTE Standards:For Educators,简称ISTE-E)是国际上影响力最大、使用最广泛的三个教师数字素养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框架”指向教师持续发展,注重教师数字素养的层次性、发展性和阶段性。该框架分为知识获取、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三个发展层次,每个层次对应六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课程和评估、教学方法、应用数字技能、组织和管理、教师的专业学习。在获取知识阶段,教师需要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掌握课程和评估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技术辅助教学,对课堂进行组织和管理,开展旨在提升数字素养的教师专业学习活动。在深化知识阶段,教师需要应用课程和评估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创建协作小组、建立网络等途径,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创造知识阶段,教师要进行创新,这也将教师数字素养由学校环境扩展到更广泛的数字社会。教师要通过加速应用数字技术、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为锐意创新的教育工作者。该框架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属于发展型框架,彰显了数字技术变革对教育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价值。第二,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构建教师数字素养的层级目标,促使教师成长为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型教师。第三,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在不同阶段和维度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目标、能力要求、活动实例等,帮助教师、师资培训人员、教育决策者等相关人员在运用相关教育资源和数据库的基础上,理解每个维度的能力要求。
欧盟“欧洲教育工作者数字胜任力框架”的宗旨是提供一个兼具科学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通用模型,方便各国使用者在同一框架内进行交流、合作,从而增强教育工作者的数字胜任力,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该框架面向各领域、各阶段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包括早期儿童教育、普通与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等。框架从专业发展、数字资源、教与学、评价、赋权学习者、促进学习者的数字胜任力六大领域,较为全面地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数字胜任力。同时,框架列出了反思性实践、协作和学习、反馈和计划、差异化和个性化、问题解决等22项基本能力。该框架将教育工作者的数字胜任力进行了等级划分,分为新手(A1)、探索者(A2)、整合者(B1)、专家(B2)、领导者(C1)、开拓者(C2)六个级别。每个等级之间存在相应的认知跳跃,并对应不同的数字胜任力维度。这一框架虽以教育工作者的数字胜任力为核心,但凸显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赋能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节奏和学习风格进行深度思考、创造性表达和问题解决。
美国“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标准”主要由理解、准备和实施三个部分构成。理解部分阐释教师角色的定位,是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准备部分介绍如何使用该标准;实施部分是对标准实施的一系列具体保障措施的介绍。该标准强调从注重数字工具的使用向注重其应用效能转变,从关注技术本身向关注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转变,数字化的价值追求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标准”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详细的定位,具体可分为两大类、七个维度。第一类为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从教师作为社会公民的视角,即领导者、学习者、公民三类角色,强调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内容;第二类为激发学生学习,强调教师如何在技术辅助下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包括协作者、设计者、促进者、分析者。概括起来,上述多种类型的角色都要求教师深入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创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这一标准规定了与每个角色相适应的教师能力要求,为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提供了指南。
比较上述三个典型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可以发现,在内涵方面,教师数字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态度、情绪、道德、伦理、实践等要素,并且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从知识的获取、深化到知识的创造递进。在价值层面,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在操作层面,教师数字素养具有明确的领域、基本的能力指标和操作指南,并且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个性化方面,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差异、背景差异和能力发展特征,帮助每位教师精准定位自己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路径和方案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教师数字素养已然成为核心议题。在一些国家,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被视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牛鼻子”、“攻坚战”,其迫切性日益凸显。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基于既有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探索出一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有效方案,其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爱沙尼亚、奥地利、爱尔兰、克罗地亚、西班牙、立陶宛等国家,参考欧盟“欧洲教育工作者数字胜任力框架”,发布了各国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这些框架的核心构成要素包括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内容创造、数字化交流协作、数字化安全和数字化评估等。为推进框架的落地,这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快数字化新基建、打造融合数字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建设数字化专业共同体、加强数字伦理和法律规范建设、开发数字素养评估资源库和评估工具等。提升教师数字素养,需要在学习借鉴和本土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各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分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落实各国教师数字素养框架。
第二,构建教师数字素养的闭环管理系统。闭环管理意味着要实现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研制、实施、评估、反馈、更新的全过程、无死角管理,特别是要加强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估、反馈和更新机制建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通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和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对部分国家的教师数字素养开展了定期监测和国际比较,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践指引。西班牙根据本国国情,独立开发了学校在线自我反思工具“自拍”。该工具将数字素养能力标准转化为教师可以落实的具体实践活动,从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等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问卷中收集信息,帮助教师评估其在数字素养方面的优势和差距。教师在完成个人问卷后会收到其在每个领域的熟练程度报告、证书、数字徽章和进一步提升数字素养的反馈建议。俄罗斯推出了教师数字素养在线测评工具,帮助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数字素养自我测评,该工具可进行数字素养分析并生成个性化的能力提升建议。
第三,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融入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对其专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竞争力。只有将数字素养框架融入本国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以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借鉴国际三大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奥地利开发了教师数字素养自评工具,通过问答形式为教师精准绘制个人数字素养画像并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为了解学生、教师和教育领导者的数字素养,爱尔兰制定了《小学数字学习框架》和《中高等学校数字学习框架》,实现教师数字素养“教—学—评”之间的一致性。同时,爱尔兰发布《数字化学习框架》,鼓励学校基于框架,以“确定目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制定数字化学习行动计划—实践—监控行动”的思路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和评估。
第四,体现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数字素养体现了技术更新、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发布的《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培养数字公民——亚太地区现状回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加拿大数字与媒体素养中心发布的“数字素养教育框架”、欧洲委员会教育政策与实践指导委员会实施的数字公民教育项目等,都强调数字素养中的伦理、安全、责任等要素。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通过培养更多具备数字胜任力的教师,引导青年积极且负责任地参与数字世界建设,弥补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公平。各国都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作者祝刚 周江?,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祝刚系该校副教授)
鲁ICP备15010726号-1 鲁公网安备37018102000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