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社会诚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做好人的工作。必须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社会成员的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4月10日,由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光明日报理论部、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部分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李卫红、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和交流。
肩负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任
教育部副部长 李卫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教育系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中国力量。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取向的能力,有效掌握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教育系统要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应有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进行教育引导,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系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发挥教育战线的各方面优势,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增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发展、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批判继承、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科学扬弃和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为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