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whzx/ycjy/2024/ 返回
文化心语
分类

有关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初步理论思考之九: 中华文化的主流(核心)是孔子儒家思想

日期: 2024-10-09 14:53 浏览次数 :

本栏目主持人宣兆琦:

培养“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作为我校的育人理念,自从提出的那一刻起就包含着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属性。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头理论,而空头理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同理,没有理论的实践则是盲目的实践,而盲目的实践是难达目标的。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是一条切实有效的正确途经。因而,在落实我校“九个一”文化育人工程的过程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是必须的。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鲁文化研究专家傅永聚教授在提出培养“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的育人理念伊始,就对相关的理论问题与学术问题做了全面系统而又深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初步成果主要包括:文化与民族,文化与文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字与中华历史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大一统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华文化赖以生生不息的空间优势,和合、小康、大同---中华文化的人类社会福祉安排与追求,道尊于势、以道抗势是中华文化精神中对真理追求的最高体现,因革损益、旧邦维新、守正出奇、自愈自新系统---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机制,中华文化的主流(核心)是孔子儒家思想,教化与学习是中华文化修养“成人”的手段与宗旨,中华文化(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使古老的中华文明获得新生等等。现把傅教授《有关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初步理论思考十二条》在本栏中陆续发表,以飨读者。理论是创新的,学术是深刻的,而呈现给读者的却是?鹘淌谏钊肭吵龅谋泶铩G敫魑欢琳呔蚕滦睦矗?鎏?饔谰劢淌诘涝佳砸??宙告付??慕舛涟桑?/span>

有关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初步理论思考之九:

中华文化的主流(核心)是孔子儒家思想

傅永聚

中华文化虽然三教合一,但主流是孔子儒家思想。孔子儒学的核心是“仁”学,而“仁”本身就是生命,仁学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基因。朱熹以“心”(儿)、“种子”、“始基”释“仁”。《朱子语类》说:“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譬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譬如一树,一根生许多枝叶花实,此是显诸仁处。及至结实,一核成一个种子,此是藏诸处。”孔子之学,以求仁为先,求仁就是求生,究生活、生存之理。此是万理之原,万事之本。极为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立基人的主体意识的高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发愤进取,知难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儒家认为,世间人是最重要的,仁者人也。仁就是人的互爱。仁学囊括了人性,理性,德性等有关慈悲,同情,怜悯,温和等人文精神。重视人的生命,生活,生存,庶富教,孟子“井田”设想,历代占,均田措施,首先是让人能够活下去。没有当下的生命存续,没有一代接一代的生命可持续,哪有社会的存在啊?中华文明重人,重现实中的人,重视现实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人间烟火,保证文明创造者不断线,不缺位,才是最接地气的人类生存理论,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儒家重世俗中的修为和超越,本身就是面对生活、基于生活,为了生活的更好,所以本身具有生、变、新的精神。通过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养护生命、传承,实现生生不息。中国古代哲学中讨论宇宙起源的“气”,本身就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物质力量。”变,量变、质变,是再生的途径。从“孔子时之圣也”,因革损益、与时俱进,到应对二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到近年来提出的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都体现出挑战下的应对机制的成功。挑战是变,应对也是变。新,是变化的结果。变化带来新的格局,新的形态,新的面貌,实现了对旧的格局、形态、面貌的改造,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