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
当前栏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专门设立了一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以此为契机,基础化学教研室的老师将清华大学在MOOC平台“学堂在线”推出的“雨课堂”引入课堂教学。所谓“雨课堂”就是通过将ppt、微信、MOOC、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融合在一起,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019年2月25号开始,基础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将“雨课堂”运用于2018级应化、化工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一、备课
开学时,在教师手机“雨课堂”公众号下设置课程班级名称,以学生专业和教师授课内容命名。例如:2018级应用化学学生学习的《分析化学》,则命名格式为“2018级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授课老师将“雨课堂”使用方法和班级的二维码发送到学生群。上课前2天,发布课前预习ppt,课件中插入讲义、视
频、习题、语音,转载有趣的相关讨论资料、实时新闻等。将需重点掌握的分析化学知识在ppt中以红色字标明。发送后设置时间节点,在节点前没有点开课件阅读的学生会收到提示。授课老师备课时,查看学生预习情况。根据学生对ppt内容的“懂”与“不懂”选择比例、消息留言、进行教学设计。
二、分配课堂时间
表1 课堂时间分配
时间 |
授课教师 |
学生 |
5 min |
对上节课正确率低于50%的课后测试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
发送弹幕向老师提问 |
30 min
5 min 5 min
|
讲解本节课内容
发送随堂限时测试题 根据学生答题正确率和ppt“不懂”页面数据,给予讲解;打开弹幕功能,答疑 |
听课,不懂之处,在对应ppt页面上点击不懂,反馈给老师 限时答题,系统自动显示成绩 发送弹幕向老师提问
|
三、课后互动
学生手机里的ppt、视频、测试题可作为课后复习材料。老师在当日课程结束后,于当晚针对所讲授的全部内容发送限时测试题,计做平时成绩。老师分析学生课后复习测试答题数据,查看学生在手机APP留言和讨论区的问题,准备下一次课的答疑。
撰稿人:何文
审稿人: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