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生理学教研室与人体形态学教研室在教学楼B411联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智慧共融,匠心备课-整合循环知识脉络,精研解剖生理病理奥秘”的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由张慧主任主持,两教研室全体成员参加。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循环系统知识的集体研讨,促使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激发教师探索新思路和策略,提升专业素养。
一、探秘循环之构—剖析循环系统解剖奥秘
活动伊始,人体形态学教研室主任瞿宝明以一则马拉松运动员倒地的新闻事件为切入点,生动展示了心脏在人体中的核心地位,并巧妙运用BOPSSS教学模式,引导教师们深入剖析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热烈讨论,从前测形式的多样性到心脏位置的胚胎发育扭转,再到心外形与心腔的重点知识,每一细节都凝聚着对教学质量的执着追求。
二、解码循环之理—洞察循环系统生理机制
随后,张慧主任接过话题,以心脏泵血这一关键知识点为核心,主导了生理学部分的备课。通过精心准备的小视频,张主任巧妙地将解剖知识与生理学原理串联起来,为教师们呈现了一堂生动、连贯的课程示范。她强调学习目标的完整性,并针对不同章节的前测提出了个性化建议。在讲解心脏泵血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等重难点时,张主任鼓励教师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建议解剖学教师进一步澄清心脏传导系统的相关知识。
三、洞察循环之变-深究循环系统病理变化
病理学教师刘璐则结合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详细讲解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变化。教师们各抒己见,纷纷提出创新的教学思路。有人主张通过引入临床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有人建议将知识碎片化处理,通过小结和测试等方式促进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活动最后,张慧主任对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她高度肯定了教师们在教学研讨中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思维,并对未来多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智慧的碰撞与融合,更是对医学教育创新与实践的一次积极探索。下一步,教研室将继续携手并进,共同探索教学新路径,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张慧 编辑:李莹莹 摄影:瞿宝明 审核:丁海玲)